April 1, 2025 ECHO ASIA Content Team

【氣候行動圖鑑】「我要呼吸」認識地球生態之腎 延續紅樹林生態

#紅樹林 #紅樹 #可持續發展 #米埔#原生植物 #歐亞水獺 #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 #造林 #綠色旅遊 #台灣 #泰國 #安帕瓦 #世界紅樹林日 #UNESCO #CBD

Written by Kate Chu. KV created by Chelsea Yeung.

編者的話

你知道7月26日是甚麼日子嗎?那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的「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世界紅樹林日)」。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在2050年,過半當中的生物,將會面臨威脅,但大家對於「紅樹」,又瞭解多少呢?

紅樹是一種很特別的植物,生長環境中的鹽度、氧氣供應和基質狀況,長期都處於一個變化中的狀態。它們能淨水,為沿海地區,抵禦風浪的衝擊。它滋養數之不盡的易危動物,如孟加拉虎、儒艮和斑袋貂等易危的動物。正因紅樹在這地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色,我們更加應該去認識這片土地,及其地上的生命,並了解保護它們的方法。

紅樹林生態,生物多樣性,孟加拉虎,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紅樹林生態,生物多樣性,儒艮,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孟加拉虎和儒艮在紅樹林(圖片來源:Roundglass SustainShorelines

「真假」紅樹

紅樹並不是一種特定的植物,而泛指那些生長在河口的鹹淡水交會處,呈紅色的濱海植物。它們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高潮區的河口位置,在七大洲(除南極洲外),也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紅樹林的植物一般分為:「真紅樹」和「假紅樹(又稱,類紅樹)」。真紅樹是那些生活於潮間帶的紅樹,生理或結構上,也演化出一些特徵,去幫助它們適應潮間帶的環境,例如是白骨壤和胚軸。海欖雌(白骨壤)是紅樹林主要的樹種之一,它們會長出獨特的水通氣根,這些會延伸至水面之上,讓紅樹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真紅樹結構,白骨壤的水通氣根會長出水面,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白骨壤的水通氣根會長出水面(圖片來源:野Guide

假紅樹一般則沒有大多真紅樹的獨特生長結構,常長在後灘位置,甚少被潮水淹浸。黃槿是假紅樹之一,是一種香港的原生樹木,葉子長有鹽腺,可排走植物中多餘的鹽份。台灣則俗稱「粿葉樹」或「糕仔樹」,因當地人會以其碩大的葉片包粿子,如草仔粿(粿葉仔)。

假紅樹例子,黃槿花,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黃槿花(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假紅樹例子,植物與文化,黃槿的葉片在台灣的農村時代,會用作蒸糕粿的襯葉,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黃槿的葉片在台灣的農村時代,會用作蒸糕粿的襯葉(圖片來源:獨立評論

暗潮洶湧的紅樹林

紅樹林除了是植物的家,也承托起很多獨特的動物。

汀角攀樹蟹是其中一種棲息在香港紅樹林內的動物,2017年,由香港大學的簡斯諾博士帶領,首次在港發現會攀樹的微型蟹。這個品種至今,也只在香港的吐露港海岸出現。這次的調查,也是呼應港府最近因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而制訂的「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香港大學發現,香港獨有生物,一隻成年雄性汀角攀樹蟹用長腿抓住了紅樹秋茄的樹枝,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一隻成年雄性汀角攀樹蟹用長腿抓住了紅樹秋茄的樹枝(圖片來源:香港大學

然而,人類對自然有意、無意的干預,導致紅樹林裏的各種動植物數量受到影響。

歐亞水獺由於棲息地不斷被破壞,及遭到大量獵殺,導致數量急降。近年,香港的歐亞水獺主要在香港西北面的魚塘、紅樹林(米埔及其周邊的濕地)出現,數量甚少。由於牠們是濕地及河流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所以牠們的驟減,也導致一整個食物鏈,甚及生態圈的失衡。

香港,歐亞水獺,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歐亞水獺(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2025年3月,研究團隊才首次,在香港濕地公園發現歐亞水獺的蹤跡,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2025年3月,研究團隊才首次,在香港濕地公園發現歐亞水獺的蹤跡(圖片來源:香港濕地公園

紅樹林與我

紅樹不只是一片土地,它們對城市也有著重大的用途。

香港現時有超過60片的紅樹林,總面積約624公頃,相約於874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米埔則擁有香港最大片的紅樹,而這些紅樹都有很多的用途,包括淨化污水中近9成的懸浮物、氮和磷。

紅樹還擅長吸收溫室氣體,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科學家發現紅樹林有「碳匯」的功能,它們的葉和隨水而來的有機物質在堆積時,部分被分解剩下的二氧化碳會累積下來,存在缺氧的底土中。這種儲存「藍碳」的效率 ,相比樹林封存的「綠碳」高出數千倍。

紅樹林在沿海地區,也能幫助抵禦風暴和海浪的衝擊。最近一個例子,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颱風山竹侵襲香港時,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幾乎可以肯定地,拯救了元朗錦綉花園的住宅區,免於被洪水淹沒。

香港最大片的紅樹林,米埔自然保護區,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米埔自然保護區(圖片來源:民政事務總署

「我要呼吸」命懸一線的呼救

縱使紅樹林有著各種的吸引人的地方,但還是難逃被人類破壞的命運,令它難以呼吸,被壓在城市的垃圾之下。在過去數年間,香港因沿岸開發及基建發展,包括近年的新田科技城發展,又缺乏足夠的監管和執法,引致數目大幅度減少。這片土地,被很多人視作「荒廢泥地」,隨意地在這拋棄大量家庭垃圾,包括雪櫃和熱水爐。香港西海岸的紅樹林,已被發現含有大量重金屬,還有氮和微膠粒污染。

雖然逐漸地,樹木好像進化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去面對環境污染,但這些重金屬,還是為當地一切生靈,帶來無可預估的影響。

二澳紅樹林被人為破壞,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二澳紅樹林被破壞(圖片來源: Eco Marine

「泰」想走進紅樹林

香港大學的 Stefano Cannicci 博士指,讓人們「親身體驗紅樹林」會是保護紅樹林的一個最佳方式,他鼓勵人們多走到自然,親自欣賞這個美麗的地方。

泰國是其中一個大力發展紅樹林生態旅遊的地方。 在曼谷附近的安帕瓦,是一個以「綠色旅遊」聞名的地方,強調與自然共生。他們除了每逢週末,都會舉辦安帕瓦水上市場,以支持在地發展外,還推行紅樹林保育計畫,讓遊客親手種植紅樹,親身為大自然出一份力,並乘船欣賞沿岸的紅樹,感受當中的美好。

遊客在安帕瓦種植新紅樹,造林,泰國綠色旅遊,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遊客在安帕瓦種植新紅樹(圖片來源: Beenrimklong Homestay

另外,也有些「紅樹林保育計劃」,是由社區人士做主導推動,例如是功孔紅樹林保護中心。在1980年代,當地的紅樹林因養蝦業的快速發展,而遭到嚴重破壞,導致漁民的生計受損。因此,當地村長與村民共同發起了「紅樹林種植計劃」,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新種植紅樹林,逐步恢復了這裡的生態平衡,並為漁民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當有些人無視了紅樹林的價值,而不斷破壞它,也有一部分人依賴紅樹林而活,珍惜它的意義。

泰國的紅樹林在1961年時,總面積有367,900公頃,即差不多3個香港的大小,但隨著城市開法,在20世紀末期,只剩下不足一半。這些年,當地政府一直致力保護紅樹林。在1991年,泰國政府開始實施紅樹林保護和商業用途分區政策,把大部分的紅樹林劃為保育地區,只留下少部分作合法的商業用途,並在逐年間,恢復紅樹林的造林工作,並成立紅樹林保護中心,讓人們認識紅樹林。一些機構,如泰國屈臣氏也響應政府的行動,邀請員工在暹羅灣海岸線一帶,親手植樹,並讓他們增加對紅樹林生態的認識。因此,在1992至1995的三年間,泰國就恢復了13,569公頃的紅樹林,慢慢去延續這片土地的一切。

泰國屈臣氏邀請員工一起參加紅樹林保育活動,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泰國屈臣氏邀請員工一起參加紅樹林保育活動(圖片來源:屈臣集團氏

結語

紅樹林並不只是一棵樹,而是一個複雜的生態。我們一方面在享受紅樹林帶來的總總好處,卻又另一方面在破壞它,使當中萬物萎靡。當紅樹林只剩下斑落零碎的一些時,到底它還能發揮原本的功用嗎?「我要呼吸」,紅樹林已發出了求救的訊號,等待著我們的行動。

Reference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5, 汀角海岸生態保育計劃 ﹙汀角+﹚.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NJA8qh> (Accessed: 19 March 2025).

屈臣氏集團 2025, 保育紅樹林.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DfmIz>(Accessed: 19 March 2025).

香港大學 2025, 海洋生態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的低功能多樣性 威脅紅樹林的穩定性.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CZNaL> (Accessed: 19 March 2025).

香港大學 2025, 港大海洋生態學家在吐露港發現及命名本港首種樹棲蟹種—汀角攀樹蟹 (Haberma tingkok).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ghUOA> (Accessed: 19 March 2025).

香港海洋公園 2025, 黃槿.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g9mvd> (Accessed: 19 March 2025).

泰國綠色旅遊 2025, 泰國觀光局旅遊專欄. Available at: <https://rb.gy/d2tl0q> (Accessed: 19 March 2025).

Airiti Library 2013, Mangrove Forest Conservation in Thailand. Available at: <https://rb.gy/rx7g3z> (Accessed: 19 March 202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城大濕地系統移除90%的廢水污染物. Available at: <https://rb.gy/g1lsd4h> (Accessed: 19 March 2025).

CUHK in Touch 2021, Mangroves may be threatened by low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invertebrates. Available at: <https://rb.gy/8s4cec> (Accessed: 19 March 2025).

Dialogue Earth 2025, Thailand turns to mangrove carbon credits despite scepticism. Available at: <https://rb.gy/2xewhk> (Accessed: 19 March 2025).

Greenpeace 2025, 紅樹林魚樂無窮 解決氣候變化好幫手?. Available at: <https://rb.gy/hk8794> (Accessed: 19 March 2025).

Hong Kong Discovery 2025, 野Guide. Available at: <https://rb.gy/9dc72v> (Accessed: 19 March 2025).

IUCN 2025, More than half of all mangrove ecosystems at risk of collapse by 2050, first global assessment finds. Available at: <https://rb.gy/q2dwcz> (Accessed: 19 March 2025).

Mongabay 2024, Tiger population census in Bangladesh shows a hopeful upward trend in the Sundarbans. Available at: <https://rb.gy/e0plh9> (Accessed: 19 March 2025).

WWF Hong Kong 2025, 成為水獺守護者. Available at: <https://rb.gy/hq9cd0> (Accessed: 19 March 2025).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關於ECHOASIAEA 週二《可持續簡報》】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 透過每逢星期二 「週二《可持續簡報》」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

Tagged: , , , , , , , , , , , , , , ,

DROP US A LINE!

Get in touch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