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1, 2024 Samson Tong

【2024年終回顧】可持續界今年最受從業者關注的十件大事

#十大香港及世界各地可持續發展回顧 #可持續發展 #美國大選 #氣候議題 #糧食危機 #可再生能源 #可持續科技 #企業醒覺 #綠色金融 #社區韌性 #可持續文化 #2025十大可持續發展趨勢 #可持續消費 #藝境遊

Written by Samson Tong. Research by Abbie Lo & Kary Cheng.  KV created by Chelsea Yeung

編者的話

2024年是「超級選舉年」,全球有76國都在今年進行了領導人或國會選舉,並且有全球近半人口約40億人經歷了大選,不少地方見證了政黨的交替變遷,選舉結果足以左右全球近半人口的未來,影響深遠。

2024年亦是動盪的一年,俄烏戰爭局勢未見止息,加沙戰火亦向中東各地擴大。歐盟最大經濟體之德國,今年的企業破產案例達到22400, 年近增長¼。在經濟壓力及生活成本高企之下,不少選舉結果都有右傾趨勢。其中11月的美國大選,共和黨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黨賀錦麗 (Kamala Harris),重返白宮。

另外,全球暖化持續惡化,2024年北半球夏季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天 —「幾乎可以確定」將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今年夏季,各地陸續見證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災難:史無前例的11月四颱共存西太平洋;非洲蘇丹於夏季暴雨成災,洪患影響30萬人,之後還引發霍亂疾病;7月席捲菲律賓、台灣和中國的凱米颱風等,也是因氣候變遷而強化其破壞威力。

繼聊天機器人ChatGPT前年問世,現已發展到ChatGPT-4,而AI擁有廣闊發展空間,業界展望AI一年可以成長10倍。馬斯克 (Elon Musk)早前在10月的Tesla 發佈會發佈了Tesla推出無人駕駛的士「CyberCab」、概念巴「Robovan」, 以及最重要的人形機械人Optimus,並預言在2040年時,世界將有100億部人形機械人。

回望香港,政府於8月1日宣布暫緩實施垃圾收費;今年施政報告持續推動減廢回收並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本年首兩氫能巴士圓滿啟航,當局亦批多四個氫能試驗項目,包括小巴旅巴及跨境中型貨車,銳意推動綠色運輸;再者,機管局正積極推行措施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應用。另外,美元持續走強,港元匯率高企,每逢周末或長假期,會離港的港人佔多數,本地飲食業、酒吧業的生意大受影響並且出現結業潮。根據樂施會報告顯示,香港貧窮人口達139萬,有20萬在職貧窮一半為全職人士。

筆者由2021年開始,每年年頭都有為大家整理顯淺易明的世界各地及香港可持續發展最新趨勢:由氣候、生物保育、碳中和、循環經濟、零碳企業、綠色科技、醒覺消費、裸買 、源頭減廢、社區韌性、可持續文化以及反思工作價值等等,目的是希望推動香港企業能夠更加掌握最新趨勢,制定適合策略,投入資源發展可持續企業。

2024年來到尾聲,我們團隊透過多方面的資料蒐集研究及分析,選出了過去一年當中最有價值的十大香港及世界各地可持續發展。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過去一年間,在可持續界發生的大事吧!

1.【美國大選COP29全球氣候議題】

《紐約時報》 早前報導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過渡團隊已經準備好一系列支持傳統能源的行政命令和公告,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及縮減部分國家保護區的範圍,允許石油公司進一步鑽探和採礦。

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 氣候變化談判 美國大選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Reuters

美國撤出氣候變化談判  企業與組織積極投入

特朗普極可能在第二次上任後將美國撤出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的前景,他曾稱氣候行動為「騙局」。雖然外界也預料特朗普上任後將減少對氣候融資的貢獻,而美國在氣候談判中的角色亦可能變得邊緣化,「表面上」缺乏有強有力的領導者來推動和協調國際合作;然而,有國際業界持份者認為全球很多國家、企業與組織現已積極投入,讓未來氣候行動可期。

COP29氣候融資「太少、太晚」

歷經33小時的超時談判,COP29終於落幕。今年大會備受關注的核心議題是「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e),談判過程充滿波折,開發中國家批評氣候融資「太少、太晚」,而富裕國家則遭受通膨、戰爭、政治右傾等多重壓力,難以提供數兆美元資金的支持。 其中最令筆者失望的是,「讓污染者付費」(Make Polluters Pay)這項原則在協議最後關頭被刪除。

COP29 貧富分歧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BBC

中國在未來的的氣候議題發揮中心角色

COP29大會中,國際媒體察覺到中國政府首次清楚地列出了具體的氣候行動資金數字。而當美國打算在退縮時,這將標誌著氣候變化談判進程中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中國可能在未來的的氣候議題發揮更具中心的角色。

2.【可再生能源SAF核能】

可再生能源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中國經濟的「新三重奏」

今年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表示,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EV)和電池是中國經濟的「新三重奏」。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18至2023年全球低碳能源轉型投資從5260億美元增至17690億美元,增幅236%。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帶領全球可再生及清潔能源投資繼續增長。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指出,過去十年,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平均每度電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其中很大部分歸功於來自中國的創新、製造及工程。

能源業界巨頭的零碳能源轉型策略

早前我們的研究團隊撰寫了關於能源業界三大巨頭的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能源轉型策略, 當中值得一題是英國石油集團Shell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化石燃料公司,致力於生產和供應低碳燃料(LCF),如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生物柴油、生物乙醇和可再生壓縮天然氣(R-CNG)。他們於2021年生產約91億升生物燃料,幫助全球零售客戶每年實現數百萬次旅行的脫碳。

國泰航空  「企業可持續航空燃油計劃」

另外,香港機管局正積極推行措施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油(SAF)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應用,而香港國際機場現有的燃料基礎設施,已可供航空公司接收、儲存及採用預先混合的SAF。國泰航空亦於早前訂立實現在2030年前使用10% SAF的目標,擴大其「企業可持續航空燃油計劃」,與國家電投SPIC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促進SAF生產設施投產等操作。 近月,滙豐香港、國泰航空及怡斯萊(EcoCeres)合作推動SAF在香港的應用。三方將透過是次合作支持採用創新方案,長遠減少航班碳排放,促進本地可持續航空燃油生態系統的發展。

國泰航空  「企業可持續航空燃油計劃」可持續航空燃油(SAF)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Cathay Pacific Airways

具有爭議性的「 潔淨能源」 

筆者在本年頭已在《「可持續發展」最新趨勢預測》指出,核能在達成碳中和目標上扮演「關鍵角色」。但以核能作為較潔淨的化石燃料替代選項具有爭議性,因為環保團體擔憂核能安全及核廢料處理。 現實是,日本政府在12月修正能源計畫,擬回歸核電並提高再生能源占比至4成到5成; 韓國方面,在七月份擊敗法國拿下捷克173億美元核子反應爐合約,而韓國總統尹錫悅於2022年上任後,承諾將透過至2030年出口10座核子反應爐的目標,來推動韓國核電產業。

3.【貧窮人口及糧食危機】

高碳排量正在加劇飢餓、貧窮

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有超過10億人正處於嚴重貧窮狀態,其中超過一半是兒童。而根據樂施會(Oxfam)報告,全球最富有1%人口的高碳排量正在加劇飢餓、貧窮和超額死亡等問題。由於豪華遊艇、私人飛機,以及投資高汙染產業,他們的消費也使得將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內愈發困難。

香港貧窮情況比疫情前差

反觀香港貧窮狀況報告,樂施會發現香港有139萬人被界定為窮人,當中長者貧窮人數超過58萬,有約20萬在職貧窮人士,超過一半是全職工作,當中服務及銷售行業為重災區,每兩個就有一個是在職貧窮。

貧窮 在職貧窮 長者貧窮 貧窮人口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East Week

地球有足夠的糧食給所有人嗎?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19年發現全球約有14%已收成的糧食在抵達商店前經已「犧牲」,而就算是餘下的亦有17%會在零售過程或消費者手上浪費。世界衞生組織推算全球現有約7.33億人受食物不安全及飢餓所困擾,而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我們每年浪費的食物竟足以為12億人帶來溫飽。

4.【垃圾徵費  企業參與 資源循環】

暫緩實施垃圾徵費

當局表示,由於現時回收網絡和設施的覆蓋有限、垃圾徵費法例訂定的收費方式給市民有增加政府收入的錯覺,而影響市民對垃圾收費計劃的認同;而法例亦令到前線清潔員工的工作量和壓力大增;另外經濟復原的速度並未如預期般快速和強勁,收費會令商界尤其是飲食業界承受更大的壓力等等因素,政府於8月1日宣布暫緩實施垃圾收費。 然而,政府會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增加回收的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研究如何優化垃圾收費計劃等。

垃圾徵費 回收 垃圾收費計劃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RTHK

循環經濟 循序漸進

年初時候,有港資企業看好垃圾徵費商機,並擬在港推家用廚餘機,相信其業務發展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反觀在循環經濟方面, 回收商The Loops專為企業及住宅提供付費上門回收服務,其服務範圍於今年新增4區,現時已遍及全港13區,覆蓋率達致30%至40%,並以將其增至70%至80%為目標。此外,The Loops近月開始進軍廚餘收集業務。

會展業界攜手推進業內資源循環實踐

早前,政府當局預測會展業界將陸續復蘇,並期望於2024年底前﹐香港會展活動整體回復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本年中,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以「在會展業中推動資源循環的生態圈」為主題,講堂旨在深入探討如何加強業界合作,推進會展業實踐資源循環。

在會展業中推動資源循環的生態圈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PSLB Knowledge Premier 7

5.【氫能巴士 綠色運輸 低空經濟】

氫能巴士

今年施政報告持續推動減廢回收並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本年首兩氫能巴士圓滿啟航,當局亦批多四個氫能試驗項目,包括小巴旅巴及跨境中型貨車,銳意推動綠色運輸及綠色轉型,令香港成為國家推廣氫能產業樞紐。

氫能巴士 電動車 綠色運輸 綠色轉型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CityBus

綠色運輸

近月,當局建議為專營巴士營辦商更換或添置約600部單層及雙層電動巴士,以及資助的士業界購置3,000輛電動的士,分別涉及4.7億及1.35億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強調推廣車輛電動化為政府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步,並採取鼓勵為主、循序漸進及盡可能不轉嫁成本予乘客三項原則。

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深圳遙遙領先連空中的士都有香港有條件發展嗎?
圖片來源:香港01

中國政府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首次把「低空經濟」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正式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列。低空經濟產業對香港來說畢竟是新興產業,早前港府施政報告中並沒有公佈發展低空經濟的詳情,當局透露明年年初會推行試點項目,預計首階段以無人機運藥、送外賣為主。

然而,香港交通便利,對無人機的使用需求相對沒那麼大,有業界人士近日就質疑無人機送外賣和人手快遞相差時間不多,而成本很高,在操作上並不可行。如能把目光轉向大陸,主力從事往來港深兩地的貨物運送,以舒緩地面交通問題。這又會觸及到另一個大難題,就是在一國兩制體制下的通關問題。換言之,現階段香港的低空經濟,仍然處於研究和探索階段。

6.【生物保育  鯨魚擱淺】

 鯨魚擱淺 保育生物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Image Credit: AM730

北部都會區 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

本年中,特區政府與深圳簽署《深圳梧桐山-香港紅花嶺生態廊道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提升兩地生態聯繫及保育生物多樣性的合作,並透露正積極落實於北部都會區設立面積比現時香港濕地公園大五倍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提升后海灣一帶生境質素和生物多樣性,增加北部都會區的環境容量,達致保育與發展並存。

39宗鯨豚擱淺個案

2016年動工、耗資1,415億元龐大工程的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終於在今年11月28日正式啟用。根據漁護署發表2022至23年度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2022年度中華白海豚在東北大嶼山及西北大嶼山的每百平方公里遇見率進一步跌至分別0和0.3。報告形容中華白海豚「在北大嶼山整片水域幾近絕跡」,估計在大嶼山4個調查區內只有34隻中華白海豚。 而在本年12月10日,大嶼山二澳海中心現中華白海豚屍體,為本年度第39宗鯨豚擱淺個案。

7.【企業醒覺  全鏈減碳】

企業醒覺

近年商業世界的buzzword離不開可持續發展、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淨零排放等,不少大型企業甚至SME中小企都已經訂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藍圖, 有些企業甚至已經逐步實現淨零碳排。EA團隊在過往兩年以【可持續品牌篇】形式不斷為大家介紹及詳細剖析不同企業。

ESG

舉例說,從BMW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以及執行力,讓大家認識在世界領先的汽車製造集團是如何調控供應鏈、能源轉型、革命性的工廠規劃及數碼化的生產過程中達到零碳排放的長遠目標。BMW集團減碳目標很明確,首先專注於「使用前」的供應鏈和生產階段,減少碳足跡。於供應鏈端,集團與合作夥伴共同尋找有效的減碳途徑,並且已經與全球供應商簽訂超過400份協議,明確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綠色電力。

全鏈減碳

Image Credit: BMW

另外,BMW集團提出了到2030年將平均單車全生命週期碳排放較2019年降低40%的目標,這其中生產層面要減碳80%。另外,全新興建的里達工廠充分貫徹BMW iFACTORY理念,工廠是寶馬集團第一座從一開始就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的工廠,從廠區規劃、建築設計、生產線佈局到設備調試,動工到投產僅用了兩年多時間,比正常工期縮短6個月。

8.【可持續消費趨勢】

可持續消費 香港可持續消費調查 2024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香港可持續消費調查 2024

ECHO ASIA調查團隊於今年夏季公布香港可持續消費調查結果,發現近八成消費者曾留意品牌可持續發展,但只有接近50%受訪者曾因品牌不重視可持續發展而減少購買。研究同時發現,價格過高、款式較少和缺乏認識渠道,均是消費者難以執行可持續消費的主因。

近五成受訪者曾減少購買不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品牌

【香港可持續消費調查 2024】透過網上問卷,訪問1199位本地消費者,當中近8成受訪者年齡介乎18至49歲。研究發現79%受訪者表示曾留意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元素,但整體只有49%受訪者表示曾因品牌不重視可持續發展,而減少或停止購買。

曾付出多於一成額外費購買可持續發展產品

研究同時指出,近八成受訪者表示曾為購買可持續的產品或服務而付出更多費用,但只有少於13%受訪消費者表示曾付出多於一成額外費用來購買可持續發展產品。

可持續消費 香港可持續消費調查 2024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9.【可持續科技 人工智能AI及漁農業發展】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AI)發展一日千里並引領未來,而且在過往兩三年間在可持續科技發展上亦扮演了 舉足輕重的角色。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年4月發表影片講話時強調,「全球糧食危機需要全球採取緊急應對措施」,並呼籲貫徹落實轉變糧食體系的行動號召。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學者表示,「AI+農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農田的精準管理、對智慧農機的應用以及對氣候的賽前分析預測。

人工智能(AI)智慧農機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Climate AI

舉例說,麵粉公司首席執行官謝利米·邦奇表示,「農民開始依賴”Climate AI”來幫助他們計劃小麥作物的管理決策。對天氣的賽前分析性預測幫助種植者決定種植哪種作物。該平台知道何時種植,以及作物何時開始開花和結籽。」

AI救海洋

另外,不少科技公司都運用如今當道的人工智能設計出拯救海洋的科技。Ocean Eyes是由全球領先的海洋科學組織「The 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MSTEC)」和京都大學聯合開發的AI模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預測漁業的最佳漁場,減少漁船在尋找漁場時的碳排放。這服務能夠降低漁船的搜索成本,透過低成本捕撈來實現可持續的捕撈配額和整體產業發展,提升漁業的效率,有助可持續地管理海洋資源。

10.【綠色金融】 

香港中華總商會The Chines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圖片來源:香港中華總商會

綠色低碳轉型、綠色金融、氣候融資

早前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重點任務時提出要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而且指出「香港有獨特優勢,並且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綠色金融、氣候投融資、責任投資、科技金融等方面推動可持續發展大有可為。」

亞洲可持續金融資訊平台

2020年12月,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成為亞洲首個可持續金融資訊平台,並致力成為區域內領先的可持續及綠色金融產品資訊樞紐。香港交易所將隨市場發展逐步開發STAGE資訊平台,並考慮擴大其覆蓋範圍,以引入更多資產類別和產品類型,例如與可持續性相關的衍生產品或ESG相關的指數產品,以及其他可持續和綠色金融產品。

亞洲首位

另外,財庫局亦公佈了全面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 (ISSB準則) 路線圖,進一步建立全面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逾500億美元,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是亞洲區首位。政府亦延長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至2027年,並擴大資助範圍。至今年6月底,已向420筆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批出資助,以鼓勵更多企業利用香港綠色金融平台,推動可持續發展。

References

(2024) 當局批多四個氫能試驗項目 包括小巴旅巴及跨境中型貨車.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ybpy4b5n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AI到底多費電?訓練Chat GPT一回的用電量,能看185年Netflix (2024) 地球圖攝隊.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mvxhza2z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BBC巾幗百名2024:今年有誰上榜? (2024) BBC.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4tsy49r7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Christina Lu, L.P. (2024) What the cop29 climate finance deal means for the world, Foreign Policy.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c7na9nr7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Tesla發布會|Tesla推出無人駕駛的士「CyberCab」 概念巴士「robovan」同步登場 (2024) hket.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yc4zm52a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2024年度回顧】環保生活紅遍全台!十大熱銷環保杯排行榜揭曉 可微波便當盒人氣高 (2024) Yahoo! News.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yae6bs92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跨境綠色金融投資 香港大有可為 (2024) 香港文匯報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ycxcry5s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觀點】全球58兆美元GDP仰賴大自然,卻淪為財報「隱藏負債」!綠色金融能帶來改變? (2024) Yahoo! News.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3xb4384c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川普若退出巴黎協定 李長庚:不用當成世界末日: 淨零碳排 (2024) 中央社 CNA.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3sffjtjn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大嶼山二澳現中華白海豚浮屍 本年度第39宗鯨豚擱淺 (2024) 星島頭條 Available at:https://tinyurl.com/yadjjwsw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中華白海豚幾近絕跡北大嶼 大嶼山4區估計僅存34隻 (2023) Yahoo! News.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2epfzxra

日本修正能源計畫 擬回歸核電並提升再生能源占比: 國際焦點: 國際 (2024) 經濟日報.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2nzurebz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h

全球人口|2080年代料到頂破百億 出生率跌預期增長減少 (2024) hket.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4yaufzcm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AI+農業」發展正當時 (2024) Sina新浪香港 Available at:https://tinyurl.com/355zueem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立法會九題:可持續航空燃料 (2024)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bp9jutx9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可持續發展|滙豐向怡斯萊購3400噸可持續航空燃油、加注國泰航班 林世雄:明年訂SAF用量目標 又關港投公司事? (2024) hket.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mw7adscj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低空經濟|深圳遙遙領先連空中的士都有 香港有條件發展嗎? (2024) 香港01.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3yjbzzz3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近8成市民關注品牌可持續發展 僅13%願額外付多於一成購買產品 (2024) 香港01 Available at:https://tinyurl.com/yserbcry (Accessed: 20 December 2024). 

否認跟英特爾合併傳言!超微蘇姿丰:AI發展空間巨大 有望12個月內成長十倍 (2024) Anue鉅亨 – 美股雷達. Available at: https://tinyurl.com/49ywzepu  (Accessed: 19 December 2024).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關於ECHOASIAEA 週二《可持續簡報》】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 透過每逢星期二 「週二《可持續簡報》」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

Tagged: , , , , , , , , , , , , ,

DROP US A LINE!

Get in touch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