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3, 2024 ECHO ASIA Content Team

【科技續生態】世界海洋日:AI救海洋 — 4個推動可持續海洋生態的AI創新科技

#創新科技 #海洋科技 #人工智能 #AI #可持續海洋 #可持續科技 #海洋污染 #過度捕撈 #初創企業

Written by Sammi Chun. Edited by Tina Tang. KV created by Cara Chow.

編者的話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身處在70%皆是海洋的地球上,立足於陸地的你又會否思考海洋生態對我們的意義?填海工程、過度捕撈、污染⋯⋯海洋受到的威脅隨著社會發展逐步增多。

為保護重要的海洋資源,除了去年世界海洋日向大家介紹企業能夠如何守護藍色生態外,不少科技公司都運用如今當道的人工智能(AI)設計出拯救海洋的科技。以下將向大家介紹4款AI科技,看看AI能如何拯救海洋,協助實踐可持續的海洋生態。

海洋科技與SDG14

海洋和沿海地區對地球生態系統而言至關重要,除了為30億人提供生計、保障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外,也是全球氣候的調節器,吸收溫室氣體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水和氧氣。

要保護珍貴的海洋資源和生態,SDG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便是箇中關鍵。如今的海洋科技發展蓬勃,配合潛力無可限量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減少海洋污染和酸化、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推動可持續捕撈,並透過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AI海洋清道夫 —「ClearBot」

ClearBot 海洋清潔機械人,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Microsoft

ClearBot是位於香港的一家初創科技企業,由兩名來自印度的香港大學學生所成立。他們於2021年加入香港大學創新及創業中心iDendron Gear Up創業種子基金培育計劃及HKAI LAB「加速初創企業發展計劃」,更與新加坡雷蛇、Microsoft合作,設計新款的海洋清潔機械人。另外他們亦曾參與信和集團、保帕的商業項目,並從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和Gobi Partners Greater Bay Area得到投資。

ClearBot旗下的海洋清潔機械人外型酷似小船,能夠透過鏡頭和人工智能辨識垃圾,將其收集並用輸送帶運至後方收集箱。另外他們亦可在軟件中設定路線自動行駛,透過太陽能轉化的電力驅動也能減少碳排放。最新型號的Clearbot Neo更使用雙鏡頭設計,內置GPS功能,可同時收集多達15升油污和200公斤的漂浮垃圾。

現時Clearbot擁有12艘海洋清潔機械人,除一艘用於展示外,其餘正於香港和印度海域進行工作。他們的潛力除了發揮在海洋清理外,更可進行水質監察、協助海底工程和海上運輸等,在減少海洋污染的同時可持續地利用海洋資源,令經濟發展和保護海洋生態並存。

海洋科學組織 Ocean Eyes,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Ocean Eyes

AI漁場搜索引擎 —「OceanEyes」

Ocean Eyes是由全球領先的海洋科學組織「The 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MSTEC)」和京都大學聯合開發的AI模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預測漁業的最佳漁場,減少漁船在尋找漁場時的碳排放。

Ocean Eyes Fishers Navi,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Ocean Eyes

Ocean Eyes由日本科學技術廳CREST計劃贊助,提供稱為「Fishers Navi」的商業服務。這是一種漁業深度學習和數值模型的預測工具,使用來自衛星和海洋物聯網感測器的資訊,結合海面溫度和氣象衛星的數據進行估算。這個服務能夠降低漁船的搜索成本,透過低成本捕撈來實現可持續的捕撈配額和整體產業發展,提升漁業的效率,有助可持續地管理海洋資源。

SINTEF Ocean SmartFish H2020,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Marine Science

AI智慧拖網 —「SmartFish H2020 – CatchScanner」

除了降低漁場的搜索成本,可持續的捕撈還需要減少過度捕獲,令海洋生態得以持續發展。為減低商業捕魚中拖網捕魚快於魚量恢復所造成的生態危機,歐盟正在資助SmartFish H2020計劃,由挪威公司SINTEF Ocean主導,與捕魚公司、科技供應商和大學合作設計出新型智慧拖網SmartGear。

SmartGear對商業漁獲數量的影像範例,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Marine Science
CatchScanner在模型魚上進行示範,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CNN

SmartGear能夠透過發出聲音和不同顏色、強度的LED燈來吸引特定魚種到網上,並驅趕其他非目標魚類,避免恢復中的魚種和受保護海洋生物誤入漁網。

但使用SmartGear前必須先收集海中魚類的數據,為此,他們設計出CatchScanner的技術來彌補SmartGear的技術盲點。CatchScanner會掃描海洋生物的3D彩色圖像,透過人工智能進行分析,自動在數據庫中蒐集漁獲資料,估計其重量和品種。這項技術一方面保障漁民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能夠監管漁船的捕魚量處於歐盟配額的允許範圍內,推動可持續的漁業發展,可用於解決過度捕撈的問題。

AI海洋數據庫 —「AI Ocean數據海洋」

要全面地保護海洋生態,建立更完整的海洋數據資料庫才能使技術和措施針對性地支援海洋發展。

AI Ocean數據海洋體驗大使前往小琉球拍攝宣傳短片,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2021年,台灣品牌BlueTrend 藍色脈動開始建構「海洋公民生物資料庫」,收集來自民眾的12000多張海洋生物照片,並於2023年加入AI辨識、社群功能和多國語言版本,希望透過公民參與建立屬於台灣乃至泛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料庫。

大使於小琉球拍攝並上傳海洋生物照片至海洋生物資料庫,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AI Ocean
數據海洋整合了資通訊ICT的核心技術,只需10秒便能透過AI辨識超過80種不同的海洋生物。他們號召民眾成為「海洋公民科學家」,前往海邊進行活動時以行動裝置或相機,在不破壞環境的方式下紀錄海洋和海岸生態,讓民眾認識海洋和參與海洋保育。

建構完整的海洋資料庫能夠增加人們對海洋的理解,AI Ocean數據海洋的互動體驗更能讓使用者從中學習生物多樣性和海洋保育知識,教育公眾的同時支持海洋可持續發展。

結語

創新科技在海洋保育上的潛力無可限量,無論是環境監察、協助漁業發展,還是建立龐大資料庫,AI技術的發展無疑是當中的得力助手。AI能在瞬息間分析大量的資料和數據,如圖像、衛星資料等,提升研究的效率,令科技順風啟航,在浩瀚的大海上開展更遠大的征程,可持續地探索關於這片蔚藍的奧秘。

Reference:

經一編輯部. (2022). 海洋清潔機械人 Clearbot水中捕獲商機.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z3DVN

ASTD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2). 【增匯】日本如何通過科學和新創企業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JtbfX

Ellis Tse. (2020). 智能漁網及探測器,助漁業可持續發展. CUP媒體.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HnRZO

Megan Craig. (2024). What Role is AI Playing in revolutionising Marine Date Collection?. AZO Robotics.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IWdJn

UNICEF. (n.d.). SDG 目標14: 水下生物. Available at: https://shorter.me/Dy8fV

YuShan C. (2024). AI 成為海洋守護者,如何應用數據與保育海洋?. 科技新報. Available at: https://shorter.me/HOKAG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關於ECHOASIAEA 週二《可持續簡報》】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 透過每逢星期二 「週二《可持續簡報》」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

Tagged: , , , , , , , ,

DROP US A LINE!

Get in touch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