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藝術 #樹木 #塌樹 #生態企劃展 #一樹無聲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可持續生態 #參觀 #好去處 #島仔藝術
Research & Written by Tina Tang. Edited by Samson Tong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於 2023 年 1 月 10 日至 3 月 09 日舉辦藝術 × 生態企劃展《一樹無聲》,與策展人「島仔藝術」及八位本地藝術家合作,帶你進入一段屬於樹木,也屬於個人生命的奇幻之旅。展覽以「Treeology」為題,透過七個藝術裝置,多感官地體驗香港塌樹的風景,探討「塌樹」與人的關係。ECHO ASIA非常榮幸獲邀請協助推廣是次展覽活動,並且與多位藝術家深入剖析引人入勝的創作過程。
它去哪裏了?
香港經歷多個颱風,不少樹木倒塌而亡。你可曾想過,樹木死後,靈魂還在嗎?它又會到哪裏去?它會留在死去的土地上,抑或散落各處?藝術家周小某以陶人偶創造了她想像中的樹之靈魂,對所生之處依依不捨,留在原地。樹木如此、生命如此,死亡並不是生命結束的終點,被遺忘,才是真正的死去。塌樹留下不少痕跡,彷彿靈魂仍在,從沒離開大地。
中心內有20件樹木化作「靈魂」散落各處,穿梭在活著的樹木之間、坐立在土地各處。各位參觀者需要用心感受,仔細觀察才能找全20個「靈魂」,並體會它們為何留在此處。
它會痛嗎?
「樹木會有痛感嗎?因為它們斷肢的靈魂還在。」- 蘇嘉慧
對於藝術家蘇小姐而言,家中窗前的樹木不是植物,而是家人。2018年的「山竹」一聲不響就帶走了這位相伴多年的家人。瞬間,窗前空蕩蕩,她的心裏也少了些什麼。蘇小姐看著樹木倒下,變得支離破碎,繼而被搬離。看著剩下的一地殘枝,誰都無能為力,讓樹起死回生。樹木不曾流淚,也未留下血泊,唯一只剩下它的斷肢。但是,樹木就不會有分離的痛感嗎?人有幻肢痛,那麼,樹木也該痛楚萬分吧?
你願意到場一看,感受它的傷痛嗎?
樹木之死卻為生命而生
「各位藝術家都是以塌樹為題,卻有不同的延伸,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亦如是。」- 朱韋匡
藝術家朱韋匡取一塊台灣相思木,進行底片拍攝,紀錄樹木的生命史。原來樹幹離開樹根、失去枝葉,仍能為其他生命帶來居所,提供養分。住在樹幹的小生命即使面對樹木倒塌,仍沒有離棄它。它死了,卻仍未結束任何生命。
他續說道:「其中一個作品連結了生與死。樹木的靈魂放在走廊,介於生與死之間的設計,不禁令人思索生命存在和消逝。」展覽中不只下圖的藝術品呈現了「希望」與「生命力」的信息,若你到場一看,便可知朱先生所說的是哪個藝術裝置了。
「粗生像鐵樹,不靠灌溉仍能做支柱。」
樹木生命力頑強,受雨露恩澤、陽光普照而長,又被颱風吹倒而死。於自然而生的樹木,因自然而死。人與樹木,乃至大自然「本是同根生」。透過中心「感知自然」的項目,我們才有機會思考「活著與死去」。《鐵樹》一曲道出了人應活得如鐵樹,即使倒塌,仍能成為自己、又或誰的支柱。
如果樹有聲
你聽過樹木長大的聲音嗎?這些你曾錯過的聲音,都能在是次展覽彌補遺憾。該展覽皆圍繞真實的塌樹而創作,以一棵塌樹的不同部分為靈感,在中心裏外,重塑塌樹現場。你能聽到的、聞到的,是樹另類的聲音 —— 那是我們常常忽略的聲音。
或許,你試過向真正的「樹洞」訴說心事 —— 挨著那棵高大而粗糙的樹,對它說:「我很苦惱。」樹木不單有生命,它能感受我們。如果樹木真的聽見你的聲音,你想對伴著你成長的那棵門前樹,表達些什麼呢?中心最後更設置了一個互動環節,邀請參觀者藉着文字,與大家分享樹木的回憶,或留下想對樹木說的心底話。
《一樹無聲》展覽詳情
策展 | 島仔藝術
參展藝術家 | 陳柏強、陳偉森、周小某、黃婷、朱韋匡、林昆佑、蘇嘉慧、蔡少華
小說創作 | 袁易天
展期:2023年1月10日至 3月9日
時間: 10:30 – 17:30 (星期一全日及星期三下午休息)
地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費用:免費入場
網址:https://www.lungfushanexhibition.hku.hk/treeology?lang=zh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
Reference:
陳卓賢(2022)【環保紙】創新花粉造紙法 有效減低碳排放,香港經濟日報. Available at: https://rb.gy/ectxkj (Accessed: January 17, 2023)
東方日報 (2022) 對回收業態度負面 年輕人無意發展,東方日報. Available at: https://rb.gy/ffyg5m (Accessed: January 16, 2023)
明報新聞網(2023)科大舊生研廢紙再造機 如自動販賣機即產A4紙,明報新聞網. Available at: https://rb.gy/acaofm (Accessed: January 16, 2023)
【關於ECHOASIAEA 週二《可持續簡報》】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 透過每逢星期二 「週二《可持續簡報》」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