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飲食 #世界糧食日 #糧食不安全 #本地種植 #綠色經濟 #FarmToTable #低碳飲食 #LoCoFARMs本地種植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 #食物銀行 #樂餉社 #FeedingHK
Written by Opal Ho. KV created by Cara Chow.
編者的話
提到人類每天的必需品,食物必然是其中之一。人類需要依靠食物生存,兩者的關係無比接近。世上的糧食問題又與我們有多遠?
世界糧食日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FAO)於1945年為糧食安全和飢餓問題喚起關注而設立的日子,每年都有不一樣的主題。今年的焦點是 “Right to foods for a better life and a better future”,意指每個人都有獲得食物的權利,以造就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組織期望未來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充足、安全和富營養的食物,並在2030年實現零飢餓的目標。其中一個受關注的議題是糧食危機,意指無法負擔或獲得足夠有營養的食物。
“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we grow enough food to feed everyone, yet one-third of all food produced is wasted.”
José Graziano da Silva, Director-General of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我們在一個擁有足夠食物,可以令所有人都得到溫飽的世界上生存,但所生產的卻有三分之一被浪費。」這些食物在甚麼階段被我們浪費?在這如此豐裕的世代,人類又會受到影響嗎?事不宜遲,就讓我們一同認識地球的糧食問題和其現況!
Man VS Food — 哪個的數量較多?
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現時地球共有八十億人。雖然人口增長逐漸放緩,他們預料其數量會在2086年達到高峰,屆時全球將會有約一百億人。那麼地球有足夠的糧食給所有人嗎?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19年發現全球約有14%已收成的糧食在抵達商店前經已「犧牲」,而就算是餘下的亦有17%會在零售過程或消費者手上浪費。
被浪費的糧食對人類有甚麼影響?
由生產到真正進食的過程中,已有接近三分一的食物被浪費。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衞生組織推算全球現有約7.33億人受食物不安全及飢餓所困擾,而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我們每年浪費的食物竟足以為12億人帶來溫飽。由此可見,我們生產的糧食理應能綽綽有餘地應付我們的需要,但糧食未被我們完全利用和珍惜,才是導致世界各地都有人面對糧食危機的原因之一。
糧食在抵達餐桌前需要跨越的關卡
在國際衝突下,糧食的生產和出口亦未能倖免於它的負面影響。以俄烏戰爭為例,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世界兩大糧食出口國,主要生產大麥、小麥、栗米等等的糧食。奈何受到戰事影響,與糧食有關的基建或會遭受破壞,導致食物未能像預期般出口至其他地方。另外,由於極端天氣的出現,個別地區天氣或會不利農作物生長,如面對天氣更熱、水災和旱災的威脅,最終導致失收。儘管全球糧食的生產量本應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它們卻因為未被妥善分配,令糧食不均的問題出現而造成浪費。
糧食危機與香港有何關係?
全球每個地方都有人受糧食危機的問題困擾,而現時香港則約有100萬人面對此問題,他們可選擇向食物銀行求助以緩解燃眉之急。可是,食物銀行每次給予有需要人士的支援只長達八星期,之後須相隔半年才可再申請援助。援助的時間限制往往未必足夠讓有需要人士如失業人士和低收入人士尋獲新工作,或是改善本身的經濟狀況。在短暫的援助期結束後,他們亦有可能回到獲得幫忙前的困境。同時,即使有需要人士可尋求社會資源,他們亦有可能因為社會既定印象而害怕被標籤的考量,從而不希望依賴食物銀行的援助。
「樂」於分「餉」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糧食不均及浪費的問題?或許,處理剩食的專家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很高興邀請了樂餉社Feeding HK,與我們一同探討香港糧食危機的情況。貧窮是其中一個造成糧食危機的原因:香港有約一百多萬人被界定為貧窮,令他們無法負擔足夠而有營養的食物,例如五個基層中就有兩個無法攝取所需。在此情況下,他們有可能需要轉向購買特價但不新鮮的食物。樂餉社亦提到,基於全球人口增長及氣候變化對食物生產的影響,香港因一直依賴進口食物更容易受到影響,而它在疫情時則更為明顯。
我們亦可以選擇捐贈剩食至食物銀行等等的機構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如低收入家庭、露宿者和失業人士等等。樂餉社更提議,如我們未能消耗已購入的食物時,可參與食品募捐活動,捐贈主糧食品如米、麵和油等。這既能減少食物浪費,又能重新分配食物資源,協助有需要的人獲得足夠的食物。
「我們的願景是建立一個可持續和公平的食物系統,沒有食物浪費,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營養食物可供食用。我們的使命是拯救優質食物,防止它們被送至堆填區,並在香港實現糧食安全。現時需要食物援助的人數不斷增加,因此我們將繼續拯救多餘的食物,進行再分配和教育,以實現我們的目標:讓香港不再有優質食物被浪費。」
樂餉社創辦人兼行政總裁Gabrielle Kirstein
本地人,本地菜
作為消費者的你我,又可以如何在香港糧食危機的問題上出一分力?樂餉社認為「為香港創造可持續的飲食,我們需要鼓勵生產、購買和負責任地管理本地種植的食物」。
透過支持本地生產,我們可減少香港因進口食物而受到的影響,並且達致可持續飲食。我們很榮幸邀請了LoCoFARMS本地種植和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與我們分享有關本地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他們提到香港地少人多,未必輕易能夠做到很高的自給率。不過,堅持永續生產仍然能為我們的環境帶來好處。由於本地食品免卻了運送過程,更短的食品里程能減少長途運輸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
而對消費者來說﹐支持本地種植的產品亦能品嘗更優質和有地方特色的食材,與此同時為綠色和循環經濟出一分力。這是因為本地農業能有效利用家庭或餐飲業產生的有機廢物,還同時提供具有香港特色的農業旅遊體驗。現時本地農業仍面對不同問題, 如土地問題和成本高企,因此為本地食材建立更穩定的市場需求是非常重要。
「本地種植」希望將這些本土食材重新引入每個香港人的餐桌上,從農田到餐桌,以食物連結本地農夫及我們,合力讓本地生產的滋味綻放,也共同守護香港農業的未來。
LoCoFARMS本地種植和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Katie Chick
每一位消費者的力量
食物是我們每天不可缺少的要素,而我們每一個抉擇,不管是選擇本地農產品或是捐贈多餘的食物,都能影響到全球和社區中的糧食生產和需求。讓我們在購買食物前「停一停,諗一諗」,思考購物車內的份量是否自己所需的,在假日時亦可到有機農墟支持本地的新鮮有機農產品。就讓我們趁著明天的世界糧食日,嘗試支持本地產品和考慮捐贈多餘的食物吧!
References
綠色和平. (2022). 2024 糧食危機通識,拆解糧食短缺問題的迷思.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vwO9F
消費者委員會. (2021). 惜食 捐贈食物銀行有法.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rGsnB
譚迪詩. (2016). 「看不見」的城市糧食安全危機. Available at: https://t.ly/ae7rc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線. (2020). 打工仔手停口停 食物銀行急人所急. Available at: https://t.ly/uRPGX
BBC. (2022). 俄烏戰爭推高全球食品價格 到底有多少糧食被困在烏克蘭?. Available at: https://t.ly/79LEk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22). Tackling food loss and waste: A triple win opportunity.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3TOCV
Our World in Data. (2024). Population Growth.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J7JMN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24). Hunger numbers stubbornly high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s global crises deepen: UN report.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6QJVe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
【關於ECHOASIAEA 週二《可持續簡報》】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 透過每逢星期二 「週二《可持續簡報》」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