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31, 2025 ECHO ASIA Content Team

《EA10週年專題》反直覺地處理衣服?|「此衣」不再是「彼衣」的循環經濟| 專訪理大Fashion and Textiles副院長葉曉雲教授及助理教授林敏諾博士

#衣服 #時尚 #快時尚 #循環經濟 #舊衣新裳 #天然 #回收 #二手 #微塑膠 #環境污染 #環保纖維 #天然纖維 #可持續時尚

Researched & Written by Kate Chu. Edited by Yvonne Sze. KV created by Kara Lo. Video Interview by Samson Tong & Cara Chow.

「思考是無價」|ECHO ASIA 的十週年專題報道系列

歡迎來到 ECHO ASIA 的十週年慶典專題報道!我們深信思考是無價的,在這特別的時刻,我們決定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些與可持續發展及生活有關,而且值得反思的議題。我們團隊會透過深入調查研究、專訪業界代表、及實地觀察,為大家剖析10個社會背後常被忽略的事實。再次感謝大家支持,如有不足,敬請指導!

上集 EA-ISSUE 02 團隊很榮幸與香港生態攝影師馮漢城先生(阿城)探討另一種大自然亡魂,阿城帶我們一同了解香港瘰螈的生與死,細看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矛盾。

每天會的35,000個決定

可持續時尚的循環經濟,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圖片來源:Textile Mountain Film

有一種講法說:人每天會做約35,000個決定,當中有一些是經過我們深思熟慮而作出,也有些是無意之舉;那麼如果講到「衣服」,你又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和想法去作決定呢?原來截止2024年,衣服的穿著次數不斷下降,平均一件衣服由踏進家門到離開,只有7至10次,在購買你身上的衣服時、在拋棄你上一件舊衣時、在購置最新的衣物時,你,在想些甚麼呢?

以宏觀結果而言,人類每天都在地球製造13萬7千噸的衣服,並拋棄25萬2千噸的衣服。被拋棄的衣服中,有約20%會被拿到回收站處理,當中有不足1%的舊衣能再造成新衣,其他的有作慈善,有的被送到堆填區。這樣真的有在實踐循環經濟嗎?數字驚人,但筆者不是想阻止大家購買新衣裳,相反想跟大家探討怎樣支持時裝的同時,又守護我們踏著的這片土地。假如我們在那些看似與你無關的小環節上多花一點心思留意,結果可能大有不同。這次我們很高興邀請到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的副院長 ─ 葉曉雲教授,以及學院的助理教授 ─ 林敏諾博士,與我們一起深入布料背後的循環經濟,窺探衣物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它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回收衣物的數量龐大,有不少的都會被送到第三世界,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回收衣物的數量龐大,有不少的都會被送到第三世界。
(圖片來源:Textile Mountain Film

做件「衣服」就能打倒地球?

「『快時尚』會蠶食環境」大概是每一個人也有聽過的一句,但你有沒有細想過當中是怎樣的一份破壞呢?污染,大概是當中一個最直觀的問題,而內裏可再細分至幾方面:水、空氣、微塑膠。

水,是製衣中無可避免會被使用的資源,包括是在種棉、染色和生產上。以一件棉製T-Shirt以例,當中是涉及到2700公升的用水,即我們約730天的飲用水(以美國國家醫學院的標準,一個成年男性每天需飲用約3.7公升的水),而這巨量的水,有時會混合染色所使用的化學物料,一起排出並污染大海,佔全球20%水質污染的原因。

衣服由很多微塑膠組成, green peace,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衣服由很多微塑膠組成。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科學家現時正研究更合適而符合經濟效益的辦法,包括在沖洗衣服及處理污水時,盡可能進行微塑膠收集,以一些菌類去聚集水裏的微塑膠粒成較大的聚合物,令人們可較容易地把它們過濾出來,避免直接送到大海。」



EA團隊非常榮幸能夠邀請香港理工大學Fashion and Textiles副院長葉曉雲教授接受訪問,
帶我們一同了解時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及推進循環經濟的關鍵。

空氣污染,則可歸咎至碳排放上。由產生能源來推動機械,到維持工廠的生產線運作,甚至實踐全球化——現時時尚產業已是跨國分工的大型產業,衣服的原料、半成品和最終製品往往需經過不同國家加工,而運輸過程中,則會有大量的碳排放。當然很多公司也會盡量進行污水處理和減少能源使用的機械,因為減少這些物料的使用,於成本效益上,也是有利。但至於「微塑膠」的問題,卻並不這麼簡單。微塑膠(Microfibre)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

一般的人造纖維是由很多綑柔軟的纖維集結而成,其產品優點是手感不錯,有較強的吸水力,適合作抹布和眼鏡布等清潔用品。然而,背後的問題就是這些微塑膠在使用和清洗時,很容易沖掉一些細小的合成物,並經污水系統,沖到大海,成為污染物。由於微塑膠過於細小,在處理上也是十分困難。科學家現時正研究更合適而符合經濟效益的辦法,包括在沖洗衣服及處理污水時,盡可能進行微塑膠收集,以一些菌類去聚集水裏的微塑膠粒成較大的聚合物,令人們可較容易地把它們過濾出來,避免直接送到大海。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近幾年很常被談論的經濟模式,意思是放棄傳統製衣的線性生產模式,盡可能不再消耗更多的資源,集中於增加產品的耐用性,增加它的使用次數,以及鼓勵回收再造。以一件棉衣為例,從前製衣的過程大致就是從種棉開始,然後採集原材料,經工廠生產後,就拿到市面販賣,最後被人拋棄。所謂的「循環經濟」正是提倡在每個環節中,讓衣服可具有最大程度的價值和彈性,盡可能不再消耗有限資源。

circular economy,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循環經濟概念圖。
(圖片來源:韻手作

「棉」綿不盡的衣服到底是些甚麼?

如果「微塑膠」是個問題,我們可不可以用其他原材料取代,例如「天然纖維」呢?

天然纖維,特別是棉,的確是現時最主要的衣物原料,乍看是對環境比較友善,它們的合成物降解速度,一般較人造纖維快;全棉衣服大約需要2星期分解,羊毛則需1-5年去分解,而人造纖維,像聚酯纖維(polyester),則需要200年去分解。然而,像前文所說,培植天然的原材料,是需要使用大量的資源,例如水和能源。

如果「微塑膠」是個問題,我們可不可以用其他原材料取代,例如「天然纖維」呢?

這兩者,沒有一種方法是絕對的完美,因此近年,人們也竭力發展「環保布料」。這可細分作兩種,分別是提煉植物纖維來製造衣服,如以粟米、菠蘿皮、大豆、咖啡渣等材料,甚或是牛奶混合少量棉製衣,而這些衣服一般降解速度會比人造纖維快,不過問題是這些衣服並不常見,消費者一般難以選購到這些衣服。

Foundation Yves Rocher For Nature,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以牛奶製衣。
(圖片來源:Foundation Yves Rocher For Nature

回收物料做衣服夠「循環」嗎?

另一種環保布料,則是由一些回收物料再造衣,如塑膠粒和塑樽。在新科技的支持下,這些衣服也鮮有手感和功能性的問題,穿著上也與普通衣服相差無幾,在一些快時尚公司,如 MUJI、GU 和 Uniqlo 也可找到。然而,問題是經回收物料製成的衣服,在價格上通常會較昂貴,因當中需經過較多的工序,成本也相對較高。雖然根據葉教授學術上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以較高的價錢,去支持和購買這些衣服,以表達他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但以整體市場而言,他們還依然是少數。

回收膠樽製衣,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一些快時尚公司,如GU也有推出以回收膠樽製衣。
(圖片來源:GU)

膠樽造衣的缺陷

膠樽造衣有它的缺陷,舊衣新裳(Textile to Textile)亦然。林博士強調這種方法比起統一地以膠樽做衣服會複雜很多,因為衣服往往是由很多不同面料合成而成,中間可能還有很多鈕扣、金屬、配飾等,因此在第一步的分類和拆解中,就尤為困難。世界各地,包括香港也有舊衣新裳的研究,但較多的還是以工廠的布碎再做衣服,因為這樣他們可更確定當中的物料。

「衣服往往是由很多不同面料合成而成,中間可能還有很多鈕扣、金屬、配飾等,因此在第一步的分類和拆解中,就尤為困難。」

香港理工大學Fashion and Textiles助理教授林敏諾博士
EA團隊非常榮幸能夠邀請香港理工大學Fashion and Textiles助理教授林敏諾博士接受訪問,
與大家一起探討衣料的循環經濟、面料的選擇及設計的決定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衣物如何能進入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個綜合性的議題,只評論單一工序,我們當然是可以數出很多問題,但一個完善的閉合系統,應是可互補不足,達到最佳的平衡。這個平衡也是在於天人之間,我們常言的可持續發展,不只是為了窗外的生靈,也是為了我們人類的益處。例如,過往我們需打印十多件衣服,只為挑選顏色,現在卻可以數碼工具為衣服打樣板,輕易達到目的,亦可減少生產成本。

到底一件衣物可以能夠進入循環經濟呢?兩位理工大學的教授異口同聲地表示:「要令衣服有效循環,關鍵一步是從衣服設計,從源頭入手。」林博士表示若要衣物達到可持續的效果,有超過8成就是取決於物料。假如衣服是以單一纖維和布料而成,減少配飾,那麼後續無論是舊衣新裳,還是降解上,也會更為理想。每一件衣服也會有完成使命的一天,但簡單的物料能幫助這件衣服更容易重新開展它的旅途。

「要令衣服有效循環,關鍵一步是從衣服設計,從源頭入手。」

香港理工大學Fashion and Textiles副院長葉曉雲教授及助理教授林敏諾博士
回收膠樽製衣,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一些快時尚公司,如GU也有推出以回收膠樽製衣。
(圖片來源:GU)

應多走一步

循環經濟當然少不了「回收」的一環。林博士指,香港的回收發展相對其他很多地方也是較遲,如綠在區區是不接收衣物的,主要由民政事務處負責的「社區舊衣回收箱計劃」去回收衣服。

或者會有很多人會去質疑回收的有效性而遲疑行動,但林博士鼓勵我們:「應多走一步。」事實是,未必每件衣服最終都能夠被二次使用,有一些的確會被送到堆填區,但也有不少衣服是能實際幫助到他人。如果我們連這一步也不嘗試,那那些我們所喜歡的衣物,就只會送到堆填區。

在回收之外,二手買賣在很多地方都十分興旺,如日本和倫敦等城市,他們在這方面發展已相對成熟。英國的傳統百貨公司 Selfridges ,也有一個相當大的部門去販售二手衣物,以延長衣物的使用時間。香港的二手買賣,側重於復古衣服,一般民眾,對二手衣物的接受度較低,源於對於衛生狀況的擔憂。

香港的舊衣新裳循環系統 G2G,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香港的舊衣新裳循環系統。
(圖片來源:HKRITA

筆者很理解當中的憂慮,但其實香港很多的二手衣物店舖,都盡力避免當中的問題,如位於深水埗的Redress或灣仔的Green Ladies,都會強調衣物的整潔度,並確保衣物的狀態是適合販賣。

日本最大型二手零售品牌服飾店2nd STREET正式進駐旺角開設香港首間分店,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日本最大型二手零售品牌服飾店2nd STREET正式進駐旺角開設香港首間分店。(政府新聞處提供)

全新進駐香港的二手商店2nd Street也是其中之一。他們在全球有900間商店,主要收購服裝(古著)、手袋、鞋等時尚產品,吸引很多年輕人購買。即使是二手,也可以是在潮流的尖端。

「我也喜歡時尚,也不會只穿幾件衣服,因此我會更注重在購買的選擇上,關注衣物對環境的影響。」

香港理工大學Fashion and Textiles副院長葉曉雲教授
天然原色的棉衣,未經漂白及染色,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葉教授指一般而言,淺色的衣服會更好,因為更接著衣物的天然原色。
圖為天然原色的棉衣,未經漂白及染色。(圖片來源:HEEL

天然纖維 單一物料

循環經濟看似是生產商、科學家的事宜,但缺乏我們的支持,事情是難以成行。

就像葉教授在訪問中說道:「我也喜歡時尚,也不會只穿幾件衣服,因此我會更注重在購買的選擇上,關注衣物對環境的影響。」如果我們每人都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更細心,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

我們作為消費者,應更有意識都作出消費決定,關注穿在自己身上的衣物的來源、物料。在購買時,可多留意衣物的纖維,盡可能選擇一些天然纖維,或以單一物料合成的衣服,產品在送到堆填區時,也可用較短時間分解;如果真的要選購一些功能性的衣服,好像是滑雪外套,就更應小心使用,盡可能延續衣服的使用壽命;如果是使用以微塑膠合成的布料,應避免經常以水沖洗它們,可以輕抹處理。

除了留意面料外,也可注意衣服的顏色。一般深色的衣服會使用較多的固色劑,在清洗時,物料則會較易脫落,所以葉教授指一般而言,淺色的衣服會更好,因為更接著衣物的天然原色。然而,以棉衣為例,由於棉衣本身是淡黃色,就好像是一般嬰兒的衣服顏色,一些生產商為了製造亮麗的白衣,就會增添螢光增白劑,這也是會影響到環境。

循環經濟看似是生產商、科學家的事宜,但缺乏我們的支持,事情是難以成行。

葉教授笑指,如果你真的喜歡時尚,喜歡你衣櫃裏的衣服,「做運動」會是你的好選擇。她說:「身型不變,衣服穿10年,也是可以的。」這樣不僅可以保存自己所喜歡的衣物,還可以盡量增加使用次數。另外,她表示多以不同方法搭配舊衣,多用一些小配飾去展現個性,也可以增加衣服的獨特性,但並不需購買新衣服。

終點前的一步

假如衣服去到要被送走之前的最後一刻,我們也需要保持那份對可持續的敏銳性,可考慮回收,又或者到二手衣服的商店進行寄賣。林博士強調:「We prioritize reuse over recycle(我們盡可能先重用,而後循環)。」一件衣服的壽命,其實往往比我們穿著的時間還要長。要達成可持續時尚,我們就更應先想辦法延續衣服的使用時間和價值。

「We prioritize reuse over recycle 我們盡可能先重用,而後循環。」

香港理工大學Fashion and Textiles助理教授林敏諾博士

結語

衣服的本身並不是一個錯誤,這是一個必須品,它亦是一個工具去展現我們的身份認同的表現,所以正如本文一再強調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完美,但倘若我們願意花更多的心思在每一個看似微小的地方,便能在環境和時尚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

Referenc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24)。 立法會四題:廢紡織物回收。網址:https://shorturl.at/4q5SY.  

無塑海洋 (2025)。微塑膠。網址:https://shorturl.at/hJeK5

綠色和平 (2020)。 循環經濟是什麼?3大原則帶你解讀香港可以如何取經。網址:https://shorturl.at/ybbH4

綠色和平 (2025)。微塑膠污染致糧食危機?網址:https://shorturl.at/jeMT1

Dugarco (2024). 4+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For Garment Manufacturing.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iomza

Fashion United (2025). Glimpact study reveals 90% of a garment’s environmental impact happens before it’s made.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4tbag

Geegamage, T., Ranaweera, A. and Halwatura, R., (2024). Pre-loved or hatred?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value towards second-hand fashion consumption in Sri Lanka. Research 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 28(4), pp.1015-1030.

Mayo Clinic (2022). Water: How much should you drink every day?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UHyov

Ocean Conservancy (2025). Fighting for Trash Free Seas.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csJtY.

The Roundup.org (2024). 17 Most Worrying Textile Waste Statistics & Facts.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2PobS.

UN Environment Program (2025). Unsustainable fashion and textiles in focus for International Day of Zero Waste 2025.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Y5Fnd. Uniform Market (2025).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ast Fashion Statistics (2025). Available at: https://shorturl.at/E5YhM.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關於ECHOASIA《十週年專題報道》】

我們深信「思考是無價的」,在這特別的時刻,我們決定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些與可持續發展及生活有關,而且值得反思的議題。我們團隊會透過深入調查研究、專訪業界代表、及實地觀察,為大家剖析10個社會背後常被忽略的事實。

Tagged:

DROP US A LINE!

Get in touch with us!